发布时间:2025-04-23 点此:296次
4月中旬开端,我国广东省10多座城市接连遭受暴雨、劲风、冰雹等多种极点气候事情。
在亚洲其他国家,近期各种极点气候事情也一再发生。4月17日,坐落沙漠地带的迪拜突降暴雨,一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当地均匀一年半的雨量。这场75年来最严峻的暴雨导致迪拜世界机场封闭三日。在南亚,正在举办大选的印度,上星期多地最高温度超越45℃;孟加拉国、泰国、老挝、菲律宾、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许多区域最高温度也现已超越40℃。
这一切发生之际,正值世界气候安排(WMO)发布《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陈述,实践如同在印证着陈述中的定论——2023年,受气候、气候及水相关危害影响,亚洲仍是世界上受灾最严峻区域。洪水和风暴构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丢失最高,而热浪的影响变得愈加严峻。
“假如咱们不但看某一个当地的灾祸,而是放在全球规范,各地都在一再呈现各种极点气候事情,这反映了全球变暖导致极点事情频发和更强的现实。”我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讨所季风体系研讨中心副主任魏科说。
据我国气候科学研讨院的计算,我国本年以来现已呈现了13次强对流进程。湖南、福建、广西、贵州、四川、广东等地灾祸影响较重。
4月27日至今,江西南部和东部、福建西部、广西东北部、广东等地呈现8-10级、局地11-12级雷暴劲风和冰雹气候,并伴有30-50mm/h,局地超60mm/h的短时强降水气候,其间27日午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增城区局地遭受龙卷突击。
强对流气候是指空气激烈的笔直运动而导致的气候现象,具有突发性、强度大、历时短、损坏性强的特色,包含雷暴劲风、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灾祸性气候。
而龙卷风的散布规则具有平原多于山地,滨海多于内陆的特色。在我国,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为龙卷风多发区。龙卷风首要在夏日和春季发生,其间7月份的发生频率最高,约占全年总频次的 1/3。由于惯例的气候勘探设备难以对龙卷风的发生展开进行精确监测和追寻。
“现在现已有研讨标明,热带海洋区域,海表温度每升高1℃,强对流事情的发生次数进步20%。因而,至少咱们能够说,在热带海洋区域,气候改变和强风暴是有相关的。”我国气候科学研讨院学者孙劭说。
孙劭进一步解释道,当地球的气候体系发生改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会遭到影响。气候变暖会添加地表蒸腾和海洋蒸腾,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添加。这种添加的水汽能够供给更多的能量和水汽供给,促进强对流气候的构成和展开。
此外,气候改变还能够改动大气环流形式,如添加温度梯度和改变的风场等。这些改变或许会导致更一再和更激烈的气旋和锋面的构成,进一步促进强对流气候的发生。
“近期发生的这些极点气候事情与气候改变密切相关。跟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点气候事情的频率和强度也在添加。”孙劭说。
WMO最新发布的《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陈述指出,亚洲区域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更简单遭到气候改变的影响。
陈述强调了全球地表温度上升、冰川撤退和海平面上升等要害气候改变方针在加快,这将对亚洲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体系发生严峻影响。
2023年,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是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值。在亚洲许多区域,海洋变暖速度是全球均匀海面温度的三倍。2023年亚洲年均匀近地上温度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二高。从西伯利亚西部到中亚以及从我国东部到日本,均呈现了特别高的均匀温度。日本和哈萨克斯坦均呈现了创纪录的温暖年份。
降水方面,2023年,图兰低地的大部分区域(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兴都库什山(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恒河周边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流(印度和孟加拉国)、若开山脉(缅甸)以及湄公河下流的降水量偏低。我国西南区域发生了干旱,2023年简直每个月的降水量都偏低,而与印度夏日风相关的降雨量也低于均匀值。
在亚洲高山区域观测的22个冰川中,有20个冰川显现出继续的质量丢失。东喜马拉雅山以及天山大部分区域破纪录的高温文枯燥条件加重了大部分冰川的质量丢失。在2022–2023年期间,天山东部的乌鲁木齐1号冰川呈现了自1959年开端丈量以来第二高的负质量平衡。
“陈述的定论发人深思。2023年是亚洲许多国家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一起呈现了一系列极点条件,从干旱和热浪到洪水和风暴等。气候改变加重了此类事情的频率和严峻程度,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而最为重要的是影响着人类日子以及咱们生计的环境。”WMO秘书长席勒斯特•绍罗说。
依据紧迫事情数据库的计算数据,2023年,亚洲发生的水文气候灾祸中,80%以上是洪水和风暴事情。详细而言,2023年陈述的事情中,洪水是构成逝世的首要原因,远超其他原因。在印度、也门和巴基斯坦,洪水是构成逝世人数最多的天然灾祸事情,凸显出亚洲对天然灾祸事情,特别是对洪水的继续高度脆弱性。
2023年,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总计构成了17个命名的热带气旋。这个数量低于均匀值,但仍对我国、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发生了严峻影响并带来了破纪录的降雨量。
2023年5月14日,在北印度洋洋盆,极强气旋风暴“穆查”沿缅甸若开邦海岸登陆,构成了大规模损坏,陈述有156人逝世。
由于飓风的影响,我国香港天文台总部在上一年9月7日记载下158.1毫米的一小时降雨量,这是自1884年开端记载以来的最高值。越南的多个台站在10月份观测到了破纪录的日降雨量。
图香港天文台网站
在2023年11月,大雨导致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发生了洪水。也门相同呈现了大雨,并导致大规模的洪水。
2023年8月和9月初,俄罗斯联邦远东区域遭受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灾祸之一的灾难性洪水,大约40000公顷农村土地受灾。
2023年,亚洲许多区域继续发生了极点高温事情。日本阅历了其有记载以来最热的夏日。我国夏日发生了14次高温事情,约70%的国家气候台站超越了40℃,16个台站打破了其温度纪录。
在印度,上一年4月和6月的强热浪导致了约110人中暑逝世。在4月和5月,严峻且继续的热浪影响了东南亚大部分区域,西至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北至我国南部,且温度打破纪录。
陈述称,尽管洪水和风暴继续构成亚洲最多的伤亡和经济丢失,但热浪对该区域的影响正变得愈加严峻。陈述标明,亚洲国家敏捷需求资金来调整经济并应对气候改变构成的危害,亚洲展开我国家首战之地地遭受与气候相关的窘境,而没有满足的手法来应对可预见的灾祸和气候改变日益恶化的影响。
上述WMO陈述指出,上一年以来亚洲各地极点事情发生的大气候布景是:2023年是人类有记载以来(也是许多亚洲国家)最热的一年。由于气候改变和天然发生的厄尔尼诺气候形式相结合,使太平洋变暖,导致气温升高。
孙劭以为,面临这一应战,世界社会需求共同努力,加强全球应对气候改变的协作。除了减缓气候改变的办法外,还需求加强习惯才能,包含改进根底设备、进步社区抗灾才能等。
此外,科学研讨和技能创新也至关重要。经过加强气候监测、预警体系和气候模型的建造,能够更精确地猜测和应对极点气候事情。一起,还需求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能的展开,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减缓气候改变对地球的影响。
7月5日下午,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际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菏泽市东明县、鄄城县等地突发强对流龙卷风天然灾祸。
灾情发生后,省市县全面展开救灾作业,安排省市县医疗专家对受伤人员全力进行救治;逐户排查并及时搬运和妥善安置受灾大众;
抽调专业力气,对居民房子、根底设备受损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连夜抢修,路途、供电、用水、通讯等已根本康复。现在,各项救灾和生发日子康复作业正在有序进行。
此前,山东省气候局7月5日11时发布的重要气候预报显现,山东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规模降雨气候进程,部分区域有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由于此次气候进程影响规模广、累积雨量大、短时降雨强,山东多个部分联合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地质灾祸气候危险预警和山洪灾祸气候预警。
7 月 5 日 18 时 30 分,山东省水利厅和山东省气候局联合发布山东省山洪灾祸气候预警:估计 7 月 5 日 20 时至 7 月 6 日 20 时,济南、泰安、淄博、潍坊市部分区域发生山洪灾祸的或许性较大(黄色预警),济南、泰安、济宁、临沂、淄博、潍坊、青岛、烟台等市部分区域或许发生山洪灾祸(蓝色预警)。
据了解,极点气候构成山东省多地受灾,部分地市呈现10级以上雷暴劲风气候,灾祸程度超越设备设防规范,全省10个地市、21个区县电力设备不同程度受损。
灾祸气候发生后,国网山东省电力第一时刻发动省市县三级应急呼应,当即进入应急抢险战时状况,累计出动抢修部队37支、人员553名、抢修车辆170辆,依照 “水退、人进、电通”“先来电、后抢修”准则,依据现场实践状况,采纳发电暂时来电、现场抢修来电、“先复后抢”梯次来电等方法,敏捷展开电网抢修。
结合各地受损状况,国网山东电力统筹分配抢修资源,对受损较为严峻的菏泽东明区域,紧迫就近从济宁、聊城、枣庄调拨21分配网抢修部队、13台发电车连夜驰援。到7月6日7时,山东电网受损区域康复供电进展超多半。
针对触及城市作业的民生客户、大中型小区及高危用户,国网山东电力加大供电保证及危险排查力度,坚决防备次生灾祸。一起,国网山东电力加强灾后特巡,经过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能手法,展开输变配电设备巡视查看,要点查看杆塔根底受损、导地线断股、螺栓松动、销钉缺失、金具磨损、间隔棒掉落、水淹配电室等状况,及时展开抢修消缺。
据国铁济南局音讯,强降雨后,济南铁路物流中心潍坊特钢专用线内积水没膝,货运人员冒雨货检,保证货装安全;邯济铁路公司严格执行执行“防、避、抢”防洪作业行动,发挥工、电、供归纳办理优势各专业联劳协作,一体化做好防洪防汛巡视查看。
济南供电段捉住雨停空隙,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步行巡视,全力保证接触网设备运转安全;济南车辆段客车检车员对车下要点设备设备进行查看,精检细修保证客车安全。
在济南/济南西/淄博/兖州/聊城工务段,闻“汛”而动、以雨为令,收拾危树、杂草,加强易积水地段的设备查看,进行步行巡查,及时疏通排水,收拾淤泥杂物,保证汛期运送安全。
在济南/淄博/临沂车务段,增开进站通道,添加作业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安排旅客快速进站,站台上加强旅客乘降安排,添加播送频次,做好旅客车票退改签作业,加强联络防护,高效完结列车崩溃及编组作业,保证列车运送安排安全有序。
据山东省应急办理厅发布音讯称,当时,山东省现已进入主汛期,据猜测,7-8月降水量较终年同期偏多 2-3 成,或许有飓风北上影响我省及附近海域,黄河中下流、漳卫河、沂沭河、大汶河均或许发生较大或超警洪水。
为实在做好近期防灾减灾救灾作业,山东省减灾办、省安委办7月5日发布了关于做好近期防灾减灾救灾作业的紧迫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分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实在压紧落细各项作业职责,强化监测预警和信息同享,继续展开危险危险排查,敏捷展开抢险救灾,加强值勤值守和应急救援。
现在,据山东省气候台信息,7月6日6时37分免除暴雨黄色预警。但未来三天山东仍有较强降雨,7月6日白日到夜间,半岛区域气候阴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鲁南区域气候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雨部分暴雨并伴有雷电。
据我国气候局网站音讯,7月4日,我国气候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布了《我国气候改变蓝皮书(2024)》。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为科学认识与掌握气候改变规则、有用下降气候危险,我国气候局气候改变中心面向政府决议计划、大众服务、职业用户和科学研讨,自2011年起接连发布我国气候改变蓝皮书年度陈述,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改变驱动因子等方面,以详尽的科学监测数据,体系反映全球和我国气候改变的新现实、新趋势,以期为活跃饯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维、推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改变供给科技支撑。
《我国气候改变蓝皮书(2024)》显现:气候体系变暖趋势在继续。2023年,全球均匀温度、海洋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均创新高,南极海冰规模再创新低。我国是全球气候改变的灵敏区和影响显着区。2023年,我国年均匀气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结尾畏缩间隔、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监测方针均创下新高。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我国气候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剖析标明,2023年全球均匀温度为1850年有气候观测记载以来的最高值,最近10年(2014~2023年)全球均匀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均匀值)高出约1.2℃。
2023年,亚洲区域均匀气温较终年值(陈述运用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0.92℃,是1901年以来第二高值;我国地表年均匀气温较终年值偏高0.84℃,为1901年以来的最暖年份。
极点气候气候事情趋多趋重。1961~2023年,我国均匀年降水量呈添加趋势,均匀每10年添加5.2毫米。我国极点高温文极点强降水事情趋多趋强,极点低温事情全体削减;北方区域均匀沙尘日数呈显着削减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我国飓风的均匀强度动摇增强。
全球海洋变暖加快,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均匀海平面继续上升。1958~2023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呈添加趋势,且海洋变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着加快;2023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均匀海平面呈继续上升趋势,2023年抵达有卫星观测记载以来的最高位。
我国滨海海平面全体呈加快上升趋势。1993~2023年,我国滨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一起段全球均匀水平(3.4毫米/年)。2023年,我国滨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均匀值偏高72毫米。
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改变显着,近20年青海湖水位继续上升。2023年,我国地表水资源量较终年值偏少5.7%;其间,西北诸河和东南诸河流域别离较终年值偏少13.3%和10.8%。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接连19年上升,2023年青海湖水位抵达3196.6米,已超越20世纪60年代初期水位。
全球冰川融化加快,处于高物质亏本状况。1960~2023年,全球冰川全体处于融化畏缩状况,1985年以来冰川融化加快。2023年,全球参照冰川处于高物质亏本状况,均匀物质平衡量为–1229毫米水当量,为1960年以来的最低值。
北极海冰规模呈显着减小趋势,南极海冰规模再创新低。1979~2023年,北极海冰规模呈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规模均匀每10年别离削减2.6%和14.1%。南极海冰规模阶段性改变特征显着;1979~2015年,南极海冰规模动摇上升,2016年以来海冰规模以偏小为主。2023年2月和9月,南极海冰规模别离较终年值偏小38.1%和15.1%,均为有卫星观测记载以来同期最小值。
我国西部山地冰川呈加快融化趋势。2023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1291毫米水当量)为有接连观测记载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结尾畏缩间隔均为有观测记载以来的最大值。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显着,1981~2023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 呈显着添加趋势,均匀每10年增厚20.2厘米;2023年多年冻土区均匀活动层厚度为260厘米,是有接连观测记载以来的最大值。
我国植被掩盖全体安稳添加,呈现继续变绿趋势。2000~2023年,我国年均匀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着的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均匀NDVI为0.371,较2001~2020年均匀值上升10.6%,是200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
我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早趋势。1963~2023年,北京站的玉兰、沈阳站的刺槐、合肥站的垂柳、桂林站的枫香树和西安站的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均匀每10年别离提早3.4天、1.4天、2.3天、2.7天和3.0天,2023年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为有观测记载以来最早。
2005~2023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2000~2023 年,西南岩溶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着添加趋势,区域生态气候状况稳步向好。1973~2023年,我国滨海红树林面积全体呈先削减后添加的趋势;2023年已根本康复至1990年水平。
全球首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大气均匀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别离为417.9ppm、1923ppb和335.8ppb,均抵达有观测记载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浓度呈上升趋势。1990~2022年,瓦里关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2022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均匀浓度别离抵达:419.3 ppm、1979 ppb和336.5ppb,与北半球均匀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2022年全球均匀值。
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全体呈下降趋势。2004~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均匀值动摇添加;之后,均呈动摇下降趋势。2023年,上甸子、临安和龙凤山站气溶胶光学厚度较2022年均略有下降,其间上甸子和临安站均为有观测记载以来的最低值。
南边暴雨不断,北方继续高温,多地超40℃。
北方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南边暴雨为何下得早、下得久、下得猛?本年夏天会不会比上一年更热?本年下半年,全球或许进入“拉尼娜”状况,这会对我国气候构成什么影响?
的确是这样的,网民比方得十分恰当。首要,全球变暖是一个大布景。其次,上一年5月份开端,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情。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对次年的气候会构成比较大的影响,因而,本年“南涝北旱”的特征十分显着。黄淮区域的高温,是由于遭到了西风带暖高压的影响,降水相对来说比较少,地上的辐射就十分激烈。高压比较强,而且继续维持在这个区域,就导致了黄淮区域气温偏暖。
咱们大约计算了最近几十年我国高温发生的状况后发现,每年高温气候最早呈现的时刻不断提早,而且发生频次添加、归纳强度增强、影响规模扩展。从上一年年末开端,国家气候中心就开端对本年的气候做猜测,咱们总的定论是,本年的高温热浪仍然会十分杰出。
近9年是1850年有全球气候观测记载以来最暖的9年。关于我国来说,近8年也是我国有记载以来气温最高的8年。因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全体趋势是很显着的。
短期来说,咱们要提早做好预判。比方说,高温对人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是热射病。长时间就触及气候改变习惯的问题。比方,要在整个规划、城市的规划,以及一些生发日子的布局上做好相应的策划。
并没有确凿证据支撑“龙年水大”的民间传言。咱们大约做了一些计算,1961年以来,一共有14年极点日降水方针比较强,除了2012年这一年以外,其他年也都不是龙年。此外,气候变暖全体来说有利于水汽的添加,一般来说,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大气中水的含量就会添加7%。所以水汽添加今后,构成降水的影响概率或许也会加大。
本年汛期,整个东部或许要高度重视大的强降水,区域性的洪涝进程会比较多。现在的防护要点首要是在南边,到了7月中旬,跟着雨带的北漂,从华北到东北要愈加重视会不会发生更多区域性的洪涝事情。一起,高温热浪仍然会大面积地影响我国。相对来说,北方区域防洪抗旱的根底才能要弱,我觉得仍是要高度重视。
从世界研讨的视点来说,咱们很重视气候临界点的问题。现在大约全球有18个气候的临界体系,一旦抵达了某一个阈值,它或许就不可逆了。比方说,珊瑚礁白化。实践上珊瑚礁是对温度最灵敏的一个体系,全球均匀气温比工业革命时期上升了1.5至2摄氏度,珊瑚礁就会消亡,就到了不可逆的状况。比方,还有北极海冰、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亚马逊热带雨林,这些都归于对气候十分灵敏的体系。《巴黎协议》提出来要将这个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内,力求1.5摄氏度这么一个方针,实践就与方才说的这些灵敏体系有很大相关。尽或许控制在它的规模下,就不会带来不可逆的、灾难性的结果。
经过这一系列的研讨和评价,仍是发现一些规则。比方说,在农业方面,我国的温度带是在不断地往西往北移动,曩昔在某些区域只能种一季稻,或许现在能够种双季稻。再比方说陕西的苹果,本来首要是在陕南栽培,现在实践上它能够到陕北栽培了,苹果适于栽培的规模扩展了。积温带西扩北移,对北方一些区域农作物的栽培是有利的。
咱们估计大约在夏末初秋或许会进入一次拉尼娜的进程。对我国的影响一般都是发生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开端的次年,影响也会更大。拉尼娜一般会带来北方夏日的降水,特别是东北降水偏多的状况,可是拉尼娜对冬天的影响,要看高纬度的冷涡是怎样展开的。中高纬度环流体系的影响,对冬天气候的影响更显着。
离咱们最近的拉尼娜事情,发生在2021年至2023年,尽管海温在变冷,但全球全体气温仍在继续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乃至抵消了海洋降温的影响。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应战。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构成了温室效应的添加,带来了气候变暖,这是首要原因。天然要素,比方说太阳活动,以及其他一些天然要素,它起的效果简直能够忽略不计。未来的一段时刻,温度还会不断上升,之后它或许会继续相等。体系的改变是缓慢的,它是有惯性的,即便咱们现在完成近零排放,它的影响还会继续一段时刻。但咱们比较有决心,由于咱们对保护地球现已构成了一致,跟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革新性技能的展开,使咱们有决心提早完成方针,迈向更夸姣的未来。
来历/新华社、汹涌新闻、人民网、新华社、经济观察报 文字收拾/王琳 图/视觉我国